
以下可能有雷到結局之處,敬請見諒:
一對姊妹,其中一個渴求死亡,另一個承諾守護--而她仍然信守承諾,直至今天
小說"姐姐的守護者"實在深得我心(影片還未看,找個時間補齊)
小女孩安娜的決心從沒變過,小時後的下的決定--"保護凱特",就是直到最後也盡力兌現(凱特向她要求死亡--即永遠從痛苦中解脫--其實是非常自私的行為,這種行為總是帶給留下來的痛苦,但又能讓人理解)
雖然並非自身與凱特的個人意願,但安娜幾乎花費一輩子(真正意義上的"一輩子")的時間守在凱特身邊,最後更以生命拯救了她(雖然只有部分安娜本人的願意)
安娜不是完全的沒有私心,她是孩子,會哭會笑會鬧會叛逆,但因為家庭中有凱特的存在,她和哥哥都被迫成長,甚至不能為此發半句牢騷抱怨
這種情況下只能衍生出兩種孩子--完全的叛逆或者完全的順從與理解,哥哥和安娜正各是兩者的代表,才會有貫穿全書的對簿公堂,而這是一個"家庭",並非只是"凱特"或者"母親"造成的因果,也必然得由其中一個環節下手,方能解開
某方面來看,母親的行為是自私卻又無私的,她付出自己的時間,卻犧牲安娜的意願
儘管她表明自己和凱特一樣愛安娜(從她不躲不藏,直接告訴安娜她出生的原由與她姊姊和身為母親她需要安那就能看出)(她也並不覺得用一個女兒的某部分--儘管包括她身體的器官,而且過程中會給她帶來痛苦--來拯救另一個性命垂危瀕臨死亡的女兒有什麼不對,正如她所說:"這不是一個選擇題"很多事情不是選擇了其中一個,就能輕易放棄另外一個),不管如何她仍然選擇了凱特
雖然這不是一道單選題,但她站在了安娜的另一方(並非指站在凱特身邊而放棄安娜),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兩個女兒她都要,就算其中一個埋怨她討厭她甚至怨恨她
作為一個母親,她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女兒在自己眼前死去
其實看到一半已經了然結局,"姐姐的守護者"結局很好猜,凱特求死而不成,而安娜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她的承諾
雖然家庭缺了一角,從此不再完整,但每個人的日子仍然需要過下去
無論是凱特,哥哥,安娜的父母,或是正在閱讀本篇文章的你
2011.10.22 補充
小說電影都看完了,結局大不同,但同樣令人唏噓不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